舊酒裝新瓶-聊聊NI


以前寫東西沒有像部落格這麼方便,總是要自己動手做很多部分。我家北極熊還蠻會自學簡單的程式語法的,於是我都現學現賣,所以,我第一個個人網站的名稱是 The Trashcan of Wumay。很久就想把裡面的東西清一清了,再回去咀嚼自己寫過的文字,也是一種反思。於是,我想我會開始貼一些舊文,唉~開始被回憶填滿,就是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科科~

聊聊NI (2005-07-12 11:34)

●以學校方面來說 那些"實質"活動或課程 可提供NI培養或 引導其他方面學習. 並請以大屯國小說明
●以生活方面來說 那些"實質"活動或課程 可提供NI培養或 引導其他方面學習.

以大屯國小來說,學校培養學生當解說員,並在校園中佈置自然生態池,參加綠色伙伴學校等活動,都是可以看到學校努力的方向,只是,我們還沒有正式去上課,所以不知道老師落實得如何。但是前幾次我去大屯,有見到老師手拿數位相機在拍攝,至少老師都有在「行動」,感覺上老師也是出於主動的興趣。

以下是我在論文中有提到的:

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活動通常是在教室內進行,而對自然觀察者智能表現良好的學生來說,失去從自然環境獲得學習資源的機會是相當可惜的。因此在學校的教學上可以二方面來加以補強:一是加強戶外教學活動的學習機會,一是將戶外自然環境的資源適切地引進教室中或是在校園的一角設立相關資源區 (李平譯,2003) 。

Armstrong (2000) 以十多年來運用多元智能在教學上的經驗,為教師們提出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案,其中舉出與自然觀察者智能有關的方案如下:

1. 自然散步(natural walk) :透過在自然環境中的散步,運用自然的景物引發或是強化學生的學習。
2. 觀看窗外學習(windows onto learning) :轉換對不專心學生的呆望窗外現象,順此提出透過窗外學習的方案,例如氣象研究、賞鳥、或是透過此窗研究樹木、草及其他植物所展現的時序景像。甚至在沒有窗戶的教室內設計一扇窗與窗外的景緻。
3. 以植物為教具(plants as props) :無法帶領學生外出進行自然散步與觀察時,就可以試著將植物帶進教室,不論是運用植物作為裝飾或是利用植物當成教學工具。
4. 在教室內飼育寵物(pet-in-classroom) :在教室內飼養寵物可以提供學生一個安全的觀察環境,使得學生在透過擁有與照顧的關係下,更進一步瞭解與體會與自然世界的連結,藉著持續觀察與記錄得以發展科學的技巧。

5. 生態研究(ecostudy) :目前的學科都與地球生態息息相關,生態學不應該只是一個與四周環境孤立的,而應該是整合到學校教學的每一部份。生態與改變 (change)、循環(circle) 以及連結(connection)等三要素緊密相關,透過生態中所呈現的這三要素來理解教學的每一個部份是十分有助益的。

上述的教學方案,可視為教學資源。當一位教師也是自然領域的新手教師時,可結合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戶外的教學環境、社區的相關專業人士、團體以及網路資源等,來暢通學生的學習管道,與學生一起學習,教師在此同時也發展了自我的智能,獲得成長。


上面這些方案還需要配合歷程檔案,我們才可以看到一些成果。那就是評量自然觀察者智能的一項重要主題了。

上次那位黃校長說,熟悉觀察,孩子自然會去找出形容的語言與文字。於是在放大鏡下,黃校長問孩子,看到了什麼,孩子自然會找出形容詞來表達。

那天去畫室,老師說,我教的不是畫畫,是觀察與表現。突然覺得這兩件事好像在瞬間合而為一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