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抽纖,薏米串珠

沒趕上種植苧麻的活動,65天之後『與苧麻的最後約會』當然不容錯過。趕上一早美好如畫的天氣,走在清理過的荒地,路面變得更大了。




壓根就不知道流程是啥,只見金蕉老師站在陽光下,俐落的身手,快速地兩刀就把綠竹削去兩片,變成v型。接下來拿著彎刀剖線到竹子的一半,教我們如何將竹子變成『剝麻器』。但是,什麼是剝麻器?應該長哪樣?我是一頭霧水。


竹子是一早在校園裡採的,老師一口氣講了好幾種竹子,現場就有兩種,一種是桂竹,一種是麻竹,我則是一頭霧水看不出差別。剝麻器的功用主要是去除苧麻上的雜質,剖開的竹子要將邊邊削薄,為的就是要讓它便成方便刮除苧麻表皮上的一層黃色物質,留下纖維。

有白色的圈圈是很年輕的竹子,這是桂竹,比麻竹好用。

苧麻的熟成要看底部的莖色,紅色部份如果長度約10~15公分,將是最佳的採收時節。這讓我想起之前去崁頂時,金蕉老師也提到看小米的品種也可以看靠近根部的莖來判斷。認識植物要觀察的地方不一樣,不像我們這種只認識字的,沒寫下來說明,就看不懂真實的生活世界。



採收好的苧麻第一個要處理動作是去葉。留下頂端的一些葉子,一手抓著頂端,另一手順勢向下,就可以很輕易地去除苧麻葉。金蕉老師說,在部落裡,這些可以拿去餵豬,有些可以拿去當染料,最嫩的部份可以炒來吃,完全不浪費,全株可用。


這一坨可以拿去餵豬,上次在崁頂有餵過。

接下來是要去莖取皮,留下根部約15公分,扭一扭,不折斷它,就會發現纖維留在上面,向下慢慢撕,就像我們一般在處理青菜,把粗粗的地方去除一樣,只是通常我們吃嫩的部份,現在要抽麻,需要的是粗粗的外皮。這也是可以應用到處理青菜上耶~


這是老師帶來的,平常泡在水裡保濕,才不會硬化唷~

老師正在甩開苧麻皮,線條很美吧~

取好了苧麻皮(我自己取的名字,不知如何指稱它),就可以放在刮麻器上,夾在兩片竹片之中,一手握緊讓兩片竹片夾緊苧麻皮,另一手用力快速抽出,就會把苧麻皮上一些黃黃的雜質除去,留下絲絲纖維。要重覆好幾次,然後有時要把緊握的刮麻器轉一下方向,增進力道。有一些施力、著力等技巧,需要老師指點一下才知道。




抽好的纖維要放在木灰水裡煮過,然後再靜置3天。木灰水是利用燃燒木材後的灰燼泡水一天,沉澱之後,再將水以布過濾而成。木灰水燒開後轉中火滾水10分鐘,要將滾水上面的泡泡去除,然後撈起。利用木灰水是因為此水具鹼性,主要的功能是去除膠質和漂白,也可以使用小蘇打水浸泡,但就只能去膠,沒有漂白功效。(老師說的,我很好奇)

利用抹布過濾木灰水
(是說,都市人是不燒木頭的說......)

到此,我們差不多完成了苧麻抽纖的體驗,接下來就是利用苧麻線來串薏米珠。

薏米珠是原住民常見利用的,上次在崁頂也見到過。薏米珠的中心有穗,如果把穗拔出,這薏米珠就不能種了,利用迴紋針可以穿透中心,所以很方便拿來製作各類飾品。



我們拿老師已經處理好的苧麻線來串珠,不過,之前要先將苧麻線進行捻線的動作。只見金蕉老師笑笑客氣地說,不好意思,要拉起褲管,一手拿著線,一手用嘴吐了點口水之後,在腿上滑來滑去,就把線捻好了。老師還說,原住民女生穿群子,就會在大腿上捻,效果比小腿好很多。然後男生不捻線,因為腿毛太多~哈哈哈!!!


我覺得捻線不容易,要抓到絕竅。一整個早上我都處理不好,特別是老花嚴重,看不清楚@@~不過還是匆匆完成了作品,很開心。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