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高桑比爾神殿圖說

因為上周收到文資學院今年出版的世界遺產之旅12_Iran_「伊朗_波斯文化的原鄉」一書,又點起我搜尋伊朗資料的學習之心。自2012年出訪回來都已經過了三年,旅遊筆記還停留在那一兩篇,再不補記,忘光世遲早的事。而且連把照片翻出來都是一件複雜的差事呀!

再次查閱照片,發現當時拍了幾張喬高桑比爾神殿(Chogha Zanbil)的圖說,現在看,和當時霧煞煞的感覺不太一樣了。


喬高桑比爾是埃蘭王國的遺址,埃蘭語是Dur Untash,1979年登錄為世界遺產。這個埃蘭文明的神殿保留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金字塔形神殿(Ziggurat)的原始樣貌,金字塔形神塔意思是「建造在一塊高地上」。


神殿建造的時間是西元前1300年,是埃蘭文明中的Untash-Napirisha國王為了保衛蘇薩(Susa)城的重要神之一Inshushinak所建。


這是遺址的全區地圖。金字塔形神殿(Ziggurat)是位於中心的主要建築體,如圖所見,其實還包含外圍的外牆,中間的中牆與幾個零星的建築體,除了神殿建築體尊崇的主神之外,還有幾個神廟(temple)、祭壇、天塔、城門等等。


在中牆附近有三座緊臨的神廟,從修復中的磚塊上所遺留的銘刻文字可以發現祭祀的天神名稱。上圖由右方開始依序是Temple of Pinikir ,這是埃蘭文化中的大地之母,地母之神Pinikir的神廟。接著是Temple of Adad & Shala ,阿卡德語(Akkadian)中的Adad是風暴神的名字,掌管狂風、風暴和雷雨的天氣之神。Shala是Adad的妻子,是穀物之神。緊接著的也是一對夫妻之神Shimut 與Belet-Ali。

到訪這座神殿時對於一片荒蕪不知從何感應起,回來之後查看資料也理不出頭緒。兩年之後,去過了烏茲別克,再回頭檢視土耳其和伊朗,對於宗教信仰的人類原始心理需求,開始有了更多的好奇。因之而建的神廟,對照東南亞的佛寺,在不確定的資料中,似乎有一些確切的人類軌跡,越來越覺得有趣。神話故事不再僅止於漫天的想像,在過去人類生活於自然之中,所見所聞,可不是天馬行空,而是一種生活的再現,只是他們用不同於現在的語言模式罷了。


我的耳邊又再度響起鈴鈴鈴的牧羊鈴聲,在這片土地上,滋養著古文明的可不只有人類,還有其他呢。


就像進去台灣的寺廟有參拜動線一樣,古老的神殿設計也是有動線考量的。這座神殿有四座正門,分成五層,和百貨公司的設計一樣(我唬爛的),要繞完一整層才能登上上一層。據說伊斯蘭教在麥加朝聖儀式中的繞行「天房」是源自於此。


古文明的人類就很聰明了,知道哪種土可以拿來曬一曬可以變成磚,也懂得拿來燒一燒的磚和曬過的磚如何應用在建築的本體之上。取之於大地,借力自然能量,轉化為永恆,這種本事應該是現代人做不到的吧!

找到參考網頁,有空加減看看囉!

參考聯結:

◎ Novice view of things : Chogha Zanbil 1  Chogha Zanbil 2
這個網站圖文對照好清楚,不過是英文版的。

Iran Chamber Society  介紹伊朗文化、歷史與社會的網站。

留言

熱門文章